中华网 china.com

诗词
首页 > 典故 > 荆轲刺秦王为什么失败?为什么说失败却有意义?

荆轲刺秦王为什么失败?为什么说失败却有意义?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失败的原因:

一是仓促出阵,未能等到荆轲得力的助手抵达燕国,在太子丹的紧逼下,让有勇无谋的市井屠夫秦舞阳充当帮手,关键时刻表现畏缩乱了阵脚;

二是燕太子丹制定的刺秦方案有问题,他想仿效当年鲁国勇士曹沫,用一把尖刀威慑齐桓公的做法,让荆轲最好是挟持和胁迫秦王,勒令他答应退还各国诸侯的士地,如果不答应,再刺杀了事。正是这挟持和刺杀的抉择,那干钧一发之际的片刻犹豫,丧失了行刺的时机留下了千古遗恨。


荆轲刺秦王的意义:

春秋战国四大剑客的刺杀行动,只有荆轲失败了,但他却被后人记住并且传颂。“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易水悲歌歇,秦庭侠骨香”这些都是赞美荆轲的话。其实,荆轲的形象是他的敌人塑造起来的,因为他刺杀的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君主秦始皇。

面对强大的秦国,面对可能覆灭的燕国,他为百分之一的希望,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荆轲虽然失败了,但他依然是一个英雄。荆轲的壮烈行动,千百年来激励着无数的仁人志士为心中的理想而英勇斗争。

总之,荆轲的英明与成败无关,重要的是荆轲敢于越过寒冷的易水,来到强大的秦国,进入了他的心脏咸阳宫单挑亲王。他无法预料后果,但他敢于向强者挑战,敢于一人对抗一国!谁都知道这次刺杀生还的几率几乎为零,将会一去不复返。荆轲自己也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但他不曾回头!虽然有人对荆轲有各种各样的分析甚至怀疑,但没有一个人怀疑过他的胆略。

相关文章

热门诗人

推荐诗单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