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诗词
首页 > 趣闻 > 李白、杜甫、高适三个人的故事

李白、杜甫、高适三个人的故事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大唐天宝十四年,身兼大唐十个节度使中三个的安禄山,率领20万大军发动“安史之乱”。从此大唐王朝盛世不在,百姓流离失所,这其中被改变命运的还有大唐诗坛星空中最闪耀的三颗:李白、杜甫、高适。

11年前,那是中国诗坛上足以名垂青史的一刻。这一年李白43岁,他怼过皇帝,使唤过高力士;杜甫33岁,还是名不见经传小学生;高适40岁,去过边关,当过幕僚。不用多说,杜甫是李白的小迷弟,高适也和李白是莫逆之交。三人在河南商丘的梁园聚会,此次聚会不亚于东晋会稽山阴的兰亭集会。有意思的是,他们三人一个是浪漫主义诗人,一个是现实主义诗人,而另一个则是边塞诗人。

不同风格的三人为何会惺惺相惜呢?因为他们命运相似。在这之前高适和杜甫皆科考落第,而李白本以为被皇帝召进宫是为了施展才华,却作了粉饰太平的御用文人,后被赐金放还。天宝三年,这三位政治失意的诗人聚在梁园,他们对酒当歌,互相倾诉着自己的不如意。

我们且欣赏一下这三位诗人的伤怀。高适先来,只见他《古大梁行》里写道:

...

暮天摇落伤怀抱,抚剑悲歌对秋草,

侠客犹传朱亥名,行人尚识夷门道。

...

杜甫《遣怀》:

...

气酣登吹台,怀古视平芜。

芒砀云一去,雁鹜空相呼。

李白《梁园吟》:

...

持盐把酒但饮之,莫学夷齐事高洁。

昔人豪贵信陵君,今人耕种信陵坟。

...

这次梁园聚会后,三人的命运算是发生巨变。杜甫去长安城呆了十年,这十年杜甫过得很苦,先是科考遇到李林甫搞的野无贤遗,最后考生成绩全部取消。然后四处干谒求仕无果。李白则是游遍名山大川,他不时地想起屈原与谢灵运,有时候想着年华渐老,总觉忘却功名,老死云水之间也不错。而高适的仕途则是平步青云。

命运所驱

天宝十四年,安禄山的战火燃至长安城。深谙儒家之道的高适投奔唐玄宗,当他明白唐玄宗被架空了后,就立即投奔到太子李亨帐下。后来唐玄宗逃到四川,而太子李亨则在宁夏的灵武称帝,起兵讨伐安禄山。当杜甫想从四川投至灵武太子麾下,经过长安城时被叛军生擒。而李白则被永王李璘请至麾下。于是当年三位好友如今却在不同的政治阵营:李白在永王李璘帐下;杜甫被困长安城;高适投靠太子李亨。

李亨

不同阵营也就造就他们不同命运,太子平定叛乱有功,正式称帝,史称唐肃宗。当然高适被封为淮南节度使奉命讨伐永王。

永王的杂牌军一击即溃,毫无反抗之力。唐朝大军一来,一波带走,永王被杀,“宾御如浮云,从风各消散”。李白虽然侥幸不死,却在回庐山的途中被捕,投入浔阳狱中,被判罪名“附逆作乱”,命悬一线。

分道扬镳

李白听说老友高适现在发达了,认为自己还可以抢救一下,写了首诗给高适,请他高抬贵手,帮自己一把。在这首《送张秀才谒高中丞并序》中,一向桀骜不驯的李白,难得谦虚一回,盛赞作为讨伐永王军的指挥官高适,称其“智勇冠终古,萧陈难与群”、“英谋信奇绝,夫子扬清芬”。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想当年,三人游梁宋、高歌畅饮,如今高适对李白视而不见。

只因高适选择了唐肃宗,李白加入了永王集团,昔日好友,形同陌路。

从此之后,李白、高适互相拉黑,似乎刻意删去诗文中关于对方的记录,史书留下两人相识相知的痕迹,而李白的诗中不再有高适,高适的诗中也不再会有李白。

杜甫

但其实这也不能完全怪高适,李白犯的可不是一般的罪,而且高适在朝中也是有政敌的。如果高适明面上向皇帝求情,救李白,那就会让政敌抓着不放,这样更不利于李白,还不如不救,省得有人把李白揪出来当反面典型,杀鸡儆猴,那时候李白才是死的透透的。

世人都说高适无情,都在质疑他那首“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真实性。但他在对王昌龄之死这件事上的表现,足以见其深情厚谊。王昌龄听说家乡战乱,从湘西还乡,道路阻隔,他途径亳州,不知什么原因得罪了刺史闾丘晓,闾丘晓毫不手软,杀死了六十岁的王昌龄。这位“七绝圣手”,写了很多边塞诗,没死在边塞,反而死在自己人手上。后来闾丘晓被张镐所杀,而张镐则是受命于高适。

而高适对杜甫的友情,可谓情深意切。面对生日日益困窘的杜甫,高适始终保持了朋友的关怀与帮助。

杜甫在成都时,面临断炊的绝境,此时他想到了好朋友高适。高适没有无视杜甫,而是时不时地接济他。对此,杜甫也是甚为感激,在诗中写到:“故人供禄米,邻舍与园蔬。”由于高适和严武等友人的相助,杜甫在成都草堂,度过了一段相对安定的时光。许多年后,高适六十,杜甫也将近五十。从青年时的壮游,到暮年的扶持,他们共同见证了盛唐的繁华,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虽然境遇不同、地位各异,但对于家国天下和个人命运的愁思确是如出一辙。

之后的三人,再也没了交集。三人中,李白最先去世。因涉及永王李璘案,李白被流放,虽中途遇赦,但因途中饮酒过度,醉死于安徽宣城。高适第二个去世,公元765年,高适卒,追赠礼部尚书。杜甫在听闻李白、高适去世后,都吟诗纪念,之后他离开成都,漂泊湖南,病死在湘江舟上。


相关文章

热门诗人

推荐诗单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