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历史人物的道德考量,特别是在那种过于功利主义和意识形态化的语境中的道德考量,并不可靠,那么,王安石究竟是否是一个超级实用主义者,一个因为自己设定的改革目标而多少损失了操守的败德者呢?
王安石的改革是延伸了宋朝的国运,还是动摇了所谓国本,使宋朝更加“弱势”,更快地趋向衰亡呢?王安石的改革究竟在什么维度上是合理的、成功的,在什么维度上又是不合理的,因此是糟糕的?
史料似乎也有截然相反的两种观点。有的人振振有词,说没有王安石,宋朝早就玩儿完了,还说,他的改革带来了富国强兵,或者至少可能带来富国强兵。另外一种说法恰好相反。
这两种完全对立的看法,涉及对于宋朝社会状况的评价,涉及我们自己的需要,涉及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立场和选择,涉及我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标准。
大家知道,在王安石力排众议铁腕行政时,便已经遭遇到非议甚至抵制,但他的形象完全沦为负面,应该是在宋室南渡以后。到了晚清戊戌变法时期,负面形象得以改善,以至被揄扬为所谓“中国11世纪的伟大改革家”。这样的称许,与梁启超翻案性的评价不无关系,他在1908年前写成的《王荆公》即《王安石传》,就充分体现了他本人的个性特征和教养,也体现了他所处时代的政治诉求。
按照梁启超的说法,宋朝立国,跟汉唐大不一样,汉唐的君主,特别是创业的君主,大都有统一宇内、澄清天下之志,也有那种气魄,通过剪除群雄,然后一统江湖。宋朝不是这样的,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是哥们儿推举宋太祖从孤儿寡妇手中篡国,或许他原本就没有澄清天下、统一宇内的大志雄心,即使有,他也无法落实,因为他不具备那样的权威,牵制他的力量足够强大。
梁启超认为,宋朝的“弱”就是从这个时候落下了根子。到了王安石的时候,这个情况更加严峻,北面有辽金,西面有西夏,版图受到挤压,尊严收到挑战,必须有所作为。这种国家大义,是梁启超无法不戚戚于心的,富国强兵,这是王安石的梦想,也是梁启超的梦想,直到今天,我们还在用这样的梦想激励国人也借以自我激励。
不过,梁启超毕竟是一个对西方政治有所了解,有某种程度的现代政治学教养的人,麻烦就出在这个地方。他一方面说,王安石的变法是要振兴萎弱的宋朝,为国家谋取富强与尊严,这太理直气壮了;另一方面他又分明意识到,王安石的做法似乎总是要朝着他的初衷相反的方向运行,他的很多设计是值得商榷的,最根本的就是他所有的变法,都不免朝着国家主义的方向发展,以至最终要全民皆兵,甚至政教合一。而一个社会,最理想的治理方式其实是国家不干涉或者尽量少干涉,也就是梁启超所说的“放任”,没有边界地干涉,最终只能是自取其辱。
梁启超是一个特别能够为我所用的人,当他自己以改革家的立场和情感观察王安石的变法时,他看到的当然是王安石伟大的抱负和使命感,他逆流而上、百折不回的勇气,何况他不是出于一己之私,而是为了国家,置身于相似的家国背景下的知识者很难不认同王安石内心深处的那种冲动和改革路径。但是,作为理性的启蒙者,梁启超深深懂得,国家主义并不一定能带来社会的安康与人民的幸福,而且,从现代政治的角度看,人民的自主生长和自由选择,也许才是真正的王道。
这就是我的第三个疑惑了,看《王安石传》,我觉得,梁启超摇曳生姿的言论,表达的是他在文化情感上对于王安石变法毫无保留的赞赏,夸张的表述和非此即彼的思维,加强了他对于王安石人格与作为的美化,而诉诸并不强大的现代政治觉悟,梁启超终究意识到,王安石的设计充满可疑之处。
或许,这正是一个过渡时代的知识者最真实的自我呈现,而一百多年后的今天,面对王安石,我们仍然不免依违两可,无法出离他留下的疑惑与困扰。
孟浩然(689年—740年),盛唐时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他虽处于大唐王朝最辉煌的时刻,却一生屡试不第,未能入仕,最终只得隐居于山水田园之间,终日与友人饮酒赋诗,自得其乐,最终也因招待来访的好友王昌龄,因酒引发背疮恶化而于当晚去世。李白和孟浩然都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他们的诗歌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李白曾经写过一首诗赠孟浩然:《赠孟浩然》李白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李白写给杨贵妃的诗有哪些,李白怎么赞美杨贵妃?李白和杨贵妃到底是什么关系?李白的诗歌中有哪些描写杨贵妃的作品?李白对杨贵妃有多么深的情感?
《长安三万里》电影中李白作《将进酒》的片段是里面的极致高光场景之一,一头栽进水里,却直抵银河九天。《将进酒》“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近日,电影《长安三万里》火了,影片呈现了李白、高适、杜甫等数十位“顶流”诗人群像。当熟悉的唐诗在耳畔响起,很多观众直呼“血脉觉醒”,电影共涉及48首诗词,你会背几首?快来(预)习。01《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0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清朝学者吴乔将其誉为李白、杜甫之后的第三人,其在唐诗中的地位之高,可见一斑于李、杜后,能别开生路,自成一家者,唯李义山一人。当然,更为夸张的是白居易,他比李商隐大了四十多岁。晚年看到李商隐的诗,惊为天人,曾开玩笑说下辈子想给他当儿子,堪称铁粉儿啊。“我死后,得为尔儿足矣。”虽然是开玩笑,但一个诗坛领袖居然对当时还是小年轻的李商隐做出如此评价,可见李商隐的才华。
苏轼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杰出人物,他的诗文以其豪放洒脱、真挚感人的风格而著称。其中,《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其中“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句名言,表达了他对谁的深深思念之情。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首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正月,当时苏轼任知州在山东密州。
大禹是一位传世的英雄人物,他以卓越的智慧和勇气,成功治理了洪水泛滥的疆域,保护了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大禹治水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具体的历史事件,更是一种精神和启示,对于今天的社会和个人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大禹治水的地域大禹治水的地域主要是中国古代的中原地区,也就是黄河流域。黄河是中国最大的河流之一,同时也是中国最富有灌溉资源的一条河流。
1、杨万里《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2、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心中一首诗,诗吟在梦里。是诗还是梦?似梦又似诗。醒时诗如梦,梦里醒若诗。人生是个梦,同是一首诗。一朝梦断时,诗梦两不知。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下一生必背的诗词名句,每一句都足够惊艳。
1、卦不敢算尽,只因世道无常。情不敢至深,唯恐大梦一场。2、身后纵有万古名,不如生前一杯酒。3、人心本炎凉,非世态过错。4、苍颜白发人衰境,黄卷青灯人空心。5、山上走兔,林间睡狐,气吞江山如虎。6、清风徐徐徐凤年,年年有鱼鱼幼薇。7、世人不知何所求,那袭青衫放声笑:天不生我李淳罡,剑道万古如长夜!8、珍珠十斛,雪泥红炉,素手蛮腰成孤。9、世间情爱,自古辛酸。10、无醇酒美人,不愿来此人间。
岳飞(1103—1142),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南宋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当我们读到杜牧这优美的诗句,自然就想起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动人传说。“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河西“织女”,河东“牛郎”,隔河泣思相望,全天下的喜鹊被感动,从四面八方赶来,搭成一道鹊桥让其相会,这个动人的时刻,正是七月初七的晚上,所以,人们把这个节日叫做“七夕”。
荷,别名:芙蓉,莲,菡萏,芙蕖,自古以来就是君子和气节高雅的代表。古人今人都宠爱荷。10首古诗词,带你感受文字里的荷香幽韵。1、《小池》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2、《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3、《望海潮·东南形胜》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古来歌咏爱情之忠贞的诗词不计其数,在爱情里,人情感的丰盈曼妙,谨小慎微,惆怅难解与哀怨凄美均在诗人的笔下生辉。10首绝美的爱情古诗词,与你一起感受情之幽微,爱之可贵。《国风·邶风·击鼓》周·佚名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第13个节气,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于每年公历8月7-9日交节。此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西南,太阳到达黄经135°。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四时“气”的变化,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