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几道·宋
柳上烟归,
池南雪尽,
东风渐有繁华信。
花开花谢蝶应知,
春来春去莺能问。
梦意犹疑,
心期欲近,
云笺字字萦方寸。
宿妆曾比杏腮红,
忆人细把香英认。
晏几道·宋
池苑清阴欲就,
还傍送春时候。
眼中人去难欢偶,
谁共一杯芳酒。
朱阑碧砌皆如旧,
记携手。
有情不管别离久,
情在相逢终有。
晏几道·宋
歌彻郎君秋草。
别恨远山眉小。
无情莫把多情恼。
第一归来须早。
红尘自古长安道。
故人多。
相思不比相逢好。
此别朱颜应老。
晏几道·宋
绿径穿花,
红楼压水,
寻芳误到蓬莱地。
玉颜人是蕊珠仙,
相逢展尽双蛾翠。
梦草闲眠,
流觞浅醉,
一春总见瀛洲事。
别来双燕又西飞,
无端不寄相思字。
晏几道·宋
宿雨收尘,
朝霞破暝,
风光暗许花期定。
玉人呵手试妆时,
粉香帘幕阴阴静。
斜雁朱弦,
孤鸾绿镜,
伤春误了寻芳兴。
去年今日杏墙西,
啼莺唤得闲愁醒。
晏几道·宋
雪尽寒轻,
月斜烟重,
清欢犹记前时共。
迎风朱户背灯开,
拂檐花影侵帘动。
绣枕双鸳,
香苞翠凤,
从来往事都如梦。
伤心最是醉归时,
眼前少个人人送。
晏几道·宋
日高庭院杨花转,
闲淡春风。
莺语惺忪,
似笑金屏昨夜空。
娇慵未洗匀妆手,
闲印斜红。
新恨重重,
都与年时旧意同。
晏几道·宋
夜来酒醒清无梦,
愁倚阑干。
露滴轻寒。
雨打芙蓉泪不干。
佳人别后音尘悄,
消瘦难拚。
明月无端。
已过红楼十二间。
晏几道·宋
催花雨小,
著柳风柔,
都似去年时候好。
露红烟绿,
尽有狂情斗春早。
长安道。
秋千影里,
丝管声中,
谁放艳阳轻过了。
倦客登临,
暗惜光阴恨多少。
楚天渺。
归思正如乱云,
短梦未成芳草。
空把吴霜鬓华,
自悲清晓。
帝城杳。
双凤旧约渐虚,
孤鸿後期难到。
且趁朝花夜月,
翠尊频倒。
晏几道·宋
晓日当帘,
睡痕犹占香腮。
轻盈笑倚鸾台。
晕残红,
匀宿翠,
满镜花开。
娇蝉鬓畔,
插一枝、淡蕊疏梅。
每到春深,
多愁饶恨,
妆成懒下香阶。
意中人,
从别后,
萦后情怀。
良辰好景,
相思字、唤不归来。
晏几道·宋
莫唱阳关曲,
泪湿当年金缕。
离歌自古最消魂,
闻歌更在消魂处。
南楼杨柳多情绪,
不系行人住。
人情却似飞絮,
悠扬便逐春风去。
晏几道·宋
一曲画楼钟动,
宛转歌声缓。
绮席飞尘满,
更少待、金蕉暖。
细雨轻寒今夜短,
依前是、粉墙别馆。
端的欢期应未晚,
奈归云难管。
晏几道·宋
庭花香信尚浅。
最玉楼先暖。
梦觉春衾,
江南依旧远。
回纹锦字暗剪。
谩寄与、也应归晚。
要问相思,
天涯犹自短。
晏几道·宋
莫唱阳关曲。
泪湿当年金缕。
离歌自古最消魂,
闻歌更在魂消处。
南楼杨柳多情绪。
不系行人住。
人情却似飞絮。
悠扬便逐春风去。
晏几道·宋
庭花香信尚浅。
最玉楼先暖。
梦觉春衾,
江南依旧远。
回纹锦字暗翦。
漫寄与、也应归晚。
要问相思,
天涯犹自短。
晏几道·宋
危楼静锁,
窗中远岫,
门外垂杨。
珠帘不禁春风度,
解偷送余香。
眠思梦想,
不如双燕,
得到兰房,
别来只是,
凭高泪眼,
感旧离肠。
晏几道·宋
翠袖疏纨扇。
凉叶催归燕。
一夜西风,
几处伤高怀远。
细菊枝头,
开嫩香还遍。
月痕依旧庭院。
事何限。
恨望秋意晚。
离人鬓华将换。
静忆天涯,
路比此情犹短。
试约鸾笺,
传素期良愿。
南云应有新雁。
晏几道·宋
取次临鸾匀画浅。
酒醒迟来晚。
多情爱惹闲愁,
长黛眉低敛。
月底相逢花下见。
有深深良愿。
愿期信、似月如花,
须更教长远。
晏几道·宋
取次临鸾匀画浅。
酒醒迟来晚。
多情爱惹闲愁,
长黛眉低敛。
月底相逢花不见。
有深深良愿。
愿期信、似月如花,
须更教长远。
晏几道·宋
梅梢已有,
春来音信,
风意犹寒。
南楼暮雪,
无人共赏,
闲却玉阑干。
殷勤今夜,
凉月还似眉弯。
尊前为把,
桃根丽曲,
重倚四弦看。
晏几道·宋
风梢雨叶,
绿遍江南岸。
思归倦客,
寻芳来最晚。
酒边红日初长,
陌上飞花正满。
凄凉数声弦管。
怨春短。
玉人应在,
明月楼中画眉懒。
鱼笺锦字,
多时音信断。
恨如去水空长,
事与行云渐远。
罗衾旧香馀暖。
晏几道·宋
倚天楼殿,
升平风月,
彩仗春移。
莺丝凤竹,
长生调里,
迎得翠舆归。
雕鞍游罢,
何处还有心期。
浓熏翠被,
深停画烛,
人约月西时。
晏几道·宋
小春花信日边来,
未上江楼先坼。
今岁东君消息,
还自南枝得。
素衣染尽天香,
玉酒添成国色。
一自故溪疏隔,
肠断长相忆。
晏几道·宋
小白长红又满枝,
筑球场外独支颐。
春风自是人间客,
主张繁华得几时?
晏几道·宋
陌上蒙蒙残絮飞
杜鹃花里杜鹃啼
年年底事不归去
怨月愁烟长为谁
梅雨细,
晓风微
倚楼人听欲沾衣
故园三度群花谢
曼倩天涯犹未归
晏几道·宋
小亭初报一枝梅,
惹起江南归兴。
遥想玉溪风景,
水漾横斜影。
异香直到醉乡中,
醉后还因香醒。
好是玉容相并。
人与花争莹。
姜夔·宋
淳熙丙申正日,
予过维扬。
夜雪初霁,
荠麦弥望。
入其城
则四壁萧条,
寒水自碧,
暮色渐起,
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
,
感慨今昔,
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
也。
淮左名都,
竹西佳处,
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
废池乔木,
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
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
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
青楼梦好,
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
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
年年知为谁生。
姜夔·宋
柏绿椒红事事新,
隔篱灯影贺年人。
三茅钟动西窗晓,
诗鬓无端又一春。
慵对客,
缓开门,
梅花闲伴老来身。
娇儿学作人间字,
郁垒神荼写未真。
姜夔·宋
辇路珠帘两行垂。
千枝银烛舞僛僛。
东风历历红楼下,
谁识三生杜牧之。
欢正好,
夜何其。
明朝春过小桃枝。
鼓声渐远游人散,
惆怅归来有月知。
姜夔·宋
【暗香】
旧时月色,
算几番照我,
梅边吹笛。
唤起玉人,
不管清寒与攀摘。
何逊而今渐老,
都忘却春风词笔。
但怪得竹外疏花,
香冷入瑶席。
江国,
正寂寂。
叹寄与路遥,
夜雪初积。
翠尊易泣,
红萼无言耿相忆。
长记曾携手处,
千树压西湖寒碧。
又片片、吹尽也,
几时见得。
【疏影】
苔枝缀玉,
有翠禽小小,
枝上同宿。
客里相逢,
篱角黄昏,
无言自倚修竹。
昭君不惯胡沙远,
但暗忆、江南江北。
想佩环、月夜归来,
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
那人正睡里,
飞近蛾绿。
莫似春风,
不管盈盈,
早与安排金屋。
还教一片随波去,
又却怨、玉龙哀曲。
等恁时、重觅幽香,
已入小窗横幅。
姜夔·宋
忆昨天街预赏时。
柳慳梅小未教知。
而今正是欢游夕,
却怕春寒自掩扉。
帘寂寂,
月低低。
旧情惟有绛都词。
芙蓉影暗三更后,
卧听邻娃笑语归。
姜夔·宋
京洛风流绝代人。
因何风絮落溪津。
笼鞋浅出鸦头袜,
知是凌波漂渺身。
红乍笑,
绿长嚬。
与谁同度可怜春。
鸳鸯独宿何曾惯,
化作西楼一缕云。
姜夔·宋
曾共君侯历聘来。
去年今日踏莓苔。
旌扬宅里疏疏磬。
挂屩枫前草草杯。
呼煮酒,
摘青梅。
今年官事莫徘徊。
移家径入蓝田县,
急急船头打鼓催。
姜夔·宋
巷陌风光纵赏时。
笼纱未出马先嘶。
白头居士无呵殿,
只有乘肩小女随。
花满市,
月侵衣。
少年情事老来悲。
沙河塘上春寒浅,
看了游人缓缓归。
姜夔·宋
柏绿椒红事事新。
隔篱灯影贺年人。
三茅钟动西窗晓,
诗鬓无端又一春。
慵对客,
缓开门。
梅花闲伴老来身。
娇儿学作人间字,
郁垒神荼写未真。
姜夔·宋
忆昨天街预赏时。
柳悭梅小未教知。
而今正是欢游夕,
却怕春寒自掩扉。
帘寂寂,
月低低。
旧情惟有绛都词。
芙蓉影暗三更後,
卧听邻娃笑语归。
姜夔·宋
辇路珠帘两行垂。
千枝银烛舞僛僛。
东风历历红楼下,
谁识三生杜牧之。
欢正好,
夜何其。
明朝春过小桃枝。
鼓声渐远游人散,
惆怅归来有月知。
姜夔·宋
昔游未远,
记湘皋闻瑟,
沣浦捐褋。
因觅孤山林处士,
来踏梅根残雪。
獠女供花,
伧儿行酒,
卧看青门辙。
一丘吾老,
可怜情事空切。
曾见海作桑田,
仙人云表,
笑汝真痴绝。
说与依依王谢燕,
应有凉风时节。
越只青山,
吴惟芳草,
万古皆沈灭。
绕枝三匝,
白头歌尽明月。
姜夔·宋
闹红一舸,
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
三十六陂人未到,
水佩风裳无数。
翠叶吹凉,
玉容销酒,
更洒菰蒲雨。
嫣然摇动,
冷香飞上诗句。
日暮青盖亭亭,
情人不见,
争忍凌波去。
只恐舞衣寒易落,
愁入西风南浦。
高柳垂阴,
老鱼吹浪,
留我花间住。
田田多少,
几回沙际归路。
姜夔·宋
著酒行行满袂风。
草枯霜鹘落晴空。
销魂都在夕阳中。
恨入四弦人欲老,
梦寻千驿意难通。
当时何似莫匆匆。
姜夔·宋
雁怯重云不肯啼。
画船愁过石塘西。
打头风浪恶禁持。
春浦渐生迎棹绿,
小梅应长亚门枝。
一年灯火要人归。
姜夔·宋
花里春风未觉时。
美人呵蕊缀横枝。
隔帘飞过蜜蜂儿。
书寄岭头封不到,
影浮杯面误人吹。
寂寥惟有夜寒知。
姜夔·宋
春点疏梅雨后枝,
翦灯心事峭寒时。
市桥携手步迟迟。
蜜炬来时人更好,
玉笙吹彻夜何其,
东风落靥不成归。
姜夔·宋
翦翦寒花小更垂。
阿琼愁里弄妆迟。
东风烧烛夜深归。
落蕊半黏钗上燕,
露黄斜映鬓边犀。
老夫无味已多时。
姜夔·宋
此两曲,
石湖把玩不已。
使工妓隶习之,
音节谐婉。
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旧时月色,
算几番照我,
梅边吹笛。
唤起玉人,
不管清寒与攀摘。
何逊而今渐老,
都忘却、春风词笔。
但怪得、竹外疏花,
香冷入瑶席。
江国,
正寂寂。
叹寄与路遥,
夜雪初积。
翠尊易泣,
红萼无言耿想忆。
长记曾携手处,
千树压、西湖寒碧。
又片片、吹尽也,
几时见得。
姜夔·宋
满江红旧调用仄韵,
多不协律。
如末句云「无心扑」三字,
歌者将“心”字融入去声,
方协音律。
予欲以平韵为之,
久不能成。
因泛巢湖,
闻远岸箫鼓声,
问之舟师,
云“居人为此湖神姥寿也。
”予因祝曰:“得一席风径至居巢,
当以平韵满江红为迎送神曲。
”言讫,
风与笔俱驶,
顷刻而成。
末句云「闻佩环」,
则协律矣。
书于绿笺,
沉于白浪,
辛亥正月晦也。
是年六月,
复过祠下,
因刻之柱间。
有客来自居巢云:“土人祠姥,
辄能歌此词。
”按曹操至濡须口,
孙权遗操书曰:“春水方生,
公宜速去。
”操曰:“孙权不欺孤”,
乃撤军还。
濡须口与东关相近,
江湖水之所出入。
予意春水方生,
必有司之者,
故归其功于姥云。
仙姥来时,
正一望、千顷翠澜。
旌旗共乱云俱下,
依约前山。
命驾群龙金作轭,
相从诸娣玉为冠。
躜夜深、风定悄无人,
闻佩环。
神奇处,
君试看。
奠淮右,
阻江南。
遣六丁雷电,
别守东关。
却笑英雄无好手,
一篙春水走曹瞒。
又怎知、人在小红楼,
帘影间。
姜夔·宋
西园曾为梅花醉。
叶翦春云细。
玉笙凉夜隔帘吹。
卧看花梢摇动、一枝枝。
娉娉袅袅教谁惜。
空压纱巾侧。
沈香亭北又青苔。
唯有当时蝴蝶、自飞来。
姜夔·宋
摩挲紫盖峰头石。
上瞰苍崖立。
玉盘摇动半崖花。
花树扶蔬、一半白云遮。
盈盈相望无由摘。
惆怅归来屐。
而今仙迹杳难寻。
那日青楼、曾见似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