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尧臣·宋
天启文明泰运兴,
汉庭来召鲁诸生。
我婴世网空投老,
君向容台早著名。
水阔风高鹏翼健,
沙乾云暖马蹄轻。
归来衣锦看他日,
何用樽前唱渭城。
梅尧臣·宋
岸之侧,
多菖蒲。
岸之下,
多乳鱼。
乳鱼可以馔,
菖蒲可以葅。
羡君调膳去且乐,
因使无忘寄我书。
梅尧臣·宋
白麻新拜大丞相,
黄纸首除南省郎。
欲使平刑安远俗,
莫辞乘传历炎荒。
桂林地险通椎髻,
阳朔峰奇削剑鋩。
自有王门旧勋业,
且须稀作上书囊。
梅尧臣·宋
颍川倒湾流,
栏船曲转钩。
吏迎如太守,
民望亚诸侯。
芳圃深通野,
寒湖半抱州。
前贤多旧迹,
佳咏听君留。
梅尧臣·宋
吴会未探穴,
广陵先看潮。
横江百马怒,
卷海万鼙嚣。
舟楫凌湍发,
鱼龙接浪跳。
薄言增勇气,
少当举山瓢。
梅尧臣·宋
常闻河间守,
介直天下无。
选才才且殊,
铁网收珊瑚。
珊瑚得亦难,
铁网取亦劬。
况兹戎马郊,
为贰维多谟。
新春度滹沲,
冰上少驰驱。
梅尧臣·宋
天子甘泉祀,
欢声浃九围。
绿章驰骑入,
朱服佩鱼归。
赋雪上宾席,
买鬟更舞衣。
清池无限雁,
莫道信音稀。
梅尧臣·宋
张公爱神锷,
佩服近玉麟。
又拭华阴土,
光彩一以新。
百里无恶兽,
千里无冤人。
今朝欲何人,
去去延平津。
应当出匣飞。
腾波决秋旻。
梅尧臣·宋
楚越封圻接,
帆樯上下频。
商通洲橘熟,
信到岭梅春。
白紵歌修颈,
金盘馈紫鳞。
同勤太守职,
龚遂汉名臣。
梅尧臣·宋
同在洛阳时,
交游尽豪杰。
倏忽三十年,
浮沈渐磨灭。
惟余一二人,
或位冠夔禼。
我今在若亡,
似竹空有节。
人皆欲吹置,
老硬不可截。
君自缑山来,
别我不畏热。
言作潞从事,
家贫禄仕切。
六月上太行,
辛勤非计拙。
天当气候凉,
清风自骚屑。
虽云数日劳,
斗与炎蒸绝。
君本公王孙,
才行实修洁。
锵锵发英声,
莹莹如佩玦。
是为君子器,
终见不渝涅。
相逢未易期,
梦寐归鼓枻。
梅尧臣·宋
三峡蛮溪上,
千山楚俗兼。
妇人樵入市,
官井货专盐。
魑魅或为患,
猕猴常可嫌。
君能厚风化,
男子使腰鎌。
梅尧臣·宋
来见江南昏,
使君咏汀苹。
再看苹叶老,
汀畔送归人。
人归多慕恋,
遗惠在兹民。
始时绕郊郭,
水不通蹄轮。
公来作新塘,
直抵吴松垠。
新塘建舆梁,
济越脱輈仁。
言度新塘去,
随迹如鱼鳞。
从今新塘树,
便与蔽芾均。
我虽备僚属,
笔舌敢妄陈。
因行录所美,
愿与国风振。
梅尧臣·宋
遽告我行何所之,
东南尔土尔自知。
山水佛事不暇说,
去何速兮来何为。
公卿贵人见尔喜,
为尔买屋丐尔资。
王城幸可乐岁月,
野鹤终是思陂池。
去去云霞不容侣,
却应来此如前时。
梅尧臣·宋
重本恤刑天子圣,
舟车持诏使臣贤。
部中汉吏无冤狱,
葑上吴人益美田。
重过故乡逢故老,
一闻鸣鹤记山川。
不须歌管唯诗酒,
况有余杭白乐天。
梅尧臣·宋
旧友尹师鲁,
尝作送子文。
文存人已殁,
行复我何云。
平寺为郡尉,
遐方宜抚军。
定过杨雄宅,
野鹤自成群。
梅尧臣·宋
列藩环王都,
遂分东西道。
统制连别京,
守臣多硕老。
外台持权纲,
才具必美好。
公今且更践,
入用颇不早。
乃令山东粟,
饷馈岁可保。
古路趋汶阳,
长风吹绿草。
梅尧臣·宋
祢衡负其才,
沉没鹦鹉洲。
李白负其才,
飘落沧江头。
後亦多效此,
才薄空羁囚。
文章本济时,
反不能自周。
吾尝戒吾曹,
慎勿异尔流。
臧仓毁孟轲,
桓魋迫圣丘。
虽云推之天,
未免皇皇求。
吾今重子学,
无力荐公侯。
行当思吾言,
非教子佞柔。
梅尧臣·宋
春风入边碛,
二月沙草生。
胡马自偷牧,
汉农宁废耕。
薄田刈晚谷,
又饷防秋兵。
县版固当重,
调轻无与程。
梅尧臣·宋
五月驰乘车,
归心岂畏暑。
道上多清阴,
日中不遑处,
函谷自控带,
大河无险阻。
时平独往还,
拜寿觞屡举。
梅尧臣·宋
大河冬合时,
上可驰车马。
子归从桥安,
黄流在冰下。
况命使於家,
其美世为寡。
是宜饬以行,
慰此怀慕者。
梅尧臣·宋
来衣茶色袍,
归变椹色服。
孙舟洞庭去,
落日松江宿。
水烟晦琴徽,
山月上岩屋。
野童遥相迎,
风叶鸣橡槲。
梅尧臣·宋
母老不择禄,
一官勤夙兴。
长河未结冻,
去客已怀冰。
露蝉不饱腹,
志士甘曲肱。
远方人所畏,
所畏非所兢。
梅尧臣·宋
梁王吹台侧,
五月多荷花。
荷开对翘鹭,
吴客还思家。
家在水中城,
四面如铺霞。
焉能长相守,
千里独起嗟。
补官东海上,
物景莫言赊。
梅尧臣·宋
雌猿夜啼别湘东,
晓寻故人背孤桐。
孤桐有声弹不响,
弦绝曲在埋蒿蓬。
知音万古期必逢,
今日已闻天下雄。
陟山涉水不辞远,
文章大名居禁中。
扣门一见颜色喜,
抱琴三叹含徵宫。
九畴不汨微禹力,
尧舜岂无明与聪。
推根致本贤意合,
叙述况值太史公。
贸金得玉莫忘宝,
却过洞庭乘朔风。
猿休啼月月色好,
还来旧山伴狙翁。
梅尧臣·宋
三江卑湿地,
北客宦游稀。
雾气多成雨,
云蒸易损衣。
白醪烧瓮美,
黄雀下田肥。
未辨殊方语,
山歌半是非。
梅尧臣·宋
千里向巴东,
青山不可穷。
峡猿初入听,
蛮语未全通。
暮雪思梁国,
朝云识楚宫。
吏人衣拜处,
嘶马入丹枫。
梅尧臣·宋
芸香闲秘秩,
苏合著新裘。
公子言归日,
天王赐问优。
治分周太宰,
礼重汉诸侯。
拜庆无如乐,
黄金作酒舟。
梅尧臣·宋
从来戎马地,
飨士日椎牛。
介胄奉儒服,
诗书参将谋。
陇云连塞起,
渭水入关流。
岂似瀛洲下,
穷年事校雠。
梅尧臣·宋
自有仲宣乐,
从军仍近亲。
关河历周郑,
风雪过咸秦。
原上方驱马,
鞍傍忽起鹑。
世家传钓玉,
重问渭川滨。
梅尧臣·宋
每逆龙鳞司谏诤,
又持旄节使阴山。
貂裘不见风霜劲,
雁碛遥知道路艰。
冰脍芥齑非楚味,
玉苕兰茁说燕颜。
单于不敢轻中国,
名马新调为送还。
梅尧臣·宋
昔君乘紫骝,
来猎荒城下。
复乘紫骝去,
不逢亭长骂。
溪风欲涉时,
山雪独归夜。
此趣信所谙,
羁官莫悲叱。
梅尧臣·宋
长沙过洞庭,
水泊风摇矴。
青山接夷蛮,
白昼鸣鴞鸋。
竹存帝女啼,
夔学林雍鑋。
不嫌卑湿往,
教令民须听。
梅尧臣·宋
平生爱庐山,
梦寝不可去。
江上饶贾船,
偶来看已饫。
释子言南游,
徘徊瞻瀑布。
月飞金熨斗,
光展千尺素。
嫦娥呼织女,
机杼勿复措。
必虞山鬼笑,
皎洁无纤污。
尔若见远公,
赠之为坐具。
梅尧臣·宋
军垒近仙山,
麻源第三谷。
灵运诗亦存,
鲁公记可读。
幸时无寇攘,
闲日望云木。
傥见西王母,
白麟如白鹿。
来寻鸟爪人,
神光生石屋。
无念痒背搔,
还恐罹怒扑。
学道我未成,
链气不饱腹。
安得羽翼生,
下上同黄鹄。
送君想君游,
星斗坛边竹。
梅尧臣·宋
汴水清明下,
宣城太守行。
鸭头吴荡绿,
燕尾楚船轻。
放本三阳重,
诗从小谢清。
州民还最喜,
门下旧通名。
梅尧臣·宋
吴儿能刺舟,
其驶剧飞鸟。
行行固莫留,
望进前山小。
家贫吾不忧,
身计尔自了。
何当还里门,
拜庆期秋杪。
梅尧臣·宋
河为中国患,
亦为中国利。
其患啮堤防,
其利通粮馈。
分流入浚汴,
万货都城萃。
积淫或暴涨,
旱暵或滞疐。
疏导欲其宜,
径度有所异。
曩者多邀功,
用之殊未至。
十私而五公,
岁久害愈炽。
溃溢必归尤,
庙堂难决议。
明明圣天子,
自选中常侍。
银璫插在貂,
身小勇且智。
上从广武城,
下及淮与泗。
回险帖凿繁,
所画由所寄。
尝以勤厥身,
又能和众吏。
前日有尽心,
於今病憔悴。
此职方藉人,
加餐当自为。
梅尧臣·宋
勇为江海行,
风波曾不惧。
但欲寻名山,
扁舟无定处。
南有鹏若鴞,
嶮有石若锯。
毒草见人摇,
短狐逢影怒。
不遐尚苦乖,
更远饶瘴雾。
东土乃滨海,
蜃鼍仍可怖。
壳物怪琐屑,
蠃蚬固无数。
咸腥损齿牙,
日月复易饫。
二方既若此,
往矣无久驻。
竟当西北来,
醇酎炙肥羜。
夏不厌浆酪,
冬不厌雉兔。
勿言专口腹,
口腹人所务。
天台信奇伟,
石桥非坦步。
庐岳趣最幽,
饥肠看瀑布。
此致虽为高,
实亦难久慕。
君行听我言,
不听到应悟。
梅尧臣·宋
浔阳几千里,
无不见炉峰。
苍翠入众目,
岩壑少行踪。
高僧忽独往,
杳杳怀远公。
尝闻虎溪上,
醉令或来同。
而今竞邀致,
几里闻松风。
尘心古难洗,
瀑布垂秋虹。
梅尧臣·宋
重别心意衰,
轻别心意壮。
行车将渐遥,
依依独长望。
晚风生微寒,
脱叶飞汶上。
何当发谈笑,
把酒半郁盎。
梅尧臣·宋
参差绿柳上,
撩乱黄鹦飞。
失意暂时屈,
独嗟千里归。
淮船行欲驰,
江鮆去应肥。
谢朓吾乡守,
欣欣见彩衣。
梅尧臣·宋
王命来天外,
阏氏坐帐中。
仪虽聘邻国,
礼岂异和戎。
汉使方持节,
胡人自带弓。
唯应沙漠凛,
不减谏臣风。
梅尧臣·宋
相如既击剑,
仲宣亦从军。
二人当其时,
皆以能赋闻。
韩公守武垣,
迟兵若屯云。
幄中欲寄画,
才智莫有君。
请之天子所,
朝奏夕离群。
为沽斗酒饮,
为买赤鲤焚。
鱼尽酒亦尽,
醉起衣袂分。
梅尧臣·宋
孤青水上石,
片白苍梧云。
虞舜不可见,
箫韶不可闻。
君为汉钱官,
凿山取铜矿。
韶石不生铜,
留为千古景。
梅尧臣·宋
地虽不爱宝,
利在与民共。
务国不务民,
傥有安得用。
孟氏美王囿,
其说久已诵。
聊此陈薄言,
忉怛不能重。
梅尧臣·宋
往时初渡江,
颇爱江南美。
谁知坐卧间,
思及烟波里。
絮逐{左鱼右此}鱼繁,
豉添莼线紫。
君行语风物,
到日应相似。
梅尧臣·宋
忽惊车骑临,
乃是荆州长。
登堂语出处,
陈事犹梦想。
别逾二十年,
相遇今始两。
爵位异礼数,
齿发可下上。
但问我何有,
而独不爱曩。
敢告守拙愚,
此道未尝枉。
行当至岘山,
羊公存庙像。
箫鼓有时奠,
道德其可仰。
梅尧臣·宋
悠悠信风帆,
杳杳向沧岛。
商通远国多,
酿过东夷少。
怀乡寄书迟,
见日知晨早。
应闻有海花,
何必树萱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