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显祖·明
石城双水门,
落日远江介。
春潮风雨飞,
暮寒洲渚带。
流云苍翠里,
绪风箫鼓外。
分披悟曾历,
合沓迷新届。
宿雾缅余丘,
生洲隐遥派。
地脉有亏成,
物色故明昧。
曲折神易伤,
幽清境难会。
江花莞流放,
岸草凄行迈。
不见林中人,
自抚孤琴对。
汤显祖·明
白日不可常,
孤云亦何媚。
萋芳淡游子,
流泊世所弃。
事去息交久,
书来喜君至。
爱日生寒姿,
停云起高翅。
经营二三月,
飒遝岂遑避。
惊看就长揖,
道故如失志。
相闻善为乐,
相见乃憔悴。
为文宁自伤,
情多或为累。
感君珍重意,
承眶不能泪。
在沼鱼何乐,
先秋叶难翠。
长歌聊复声,
短袖时一戏。
今日眼中人,
何年心上事。
汤显祖·明
帝里迎春春最近,
年少寻春春有分。
可怜无分看春人,
忽听春来闲借问。
始知帘户即惊春,
夹道妆楼相映新。
楼前子弟多春目,
楼上春人最着人。
汤显祖·明
游子常年风性高,
生龙地主垂干旄。
绛帐后堂延弟子,
春装别墅拥贤豪。
何处山川不留饮,
何处风光能荐寝。
花落时粘缥绿笺,
杯翻只污蒲桃锦。
尔时闾井多欢娱,
尔家弟兄犹读书。
长星出天十年内,
经过旧地百不如。
江上更番起戎队,
河南学馆今芜废。
地主才高落网罗,
门生产尽归闤阓。
君家少父识人稀,
白鹿腾空人事非。
频年落第常留醉,
几夜浮桥独送归。
此情此日堪怜处,
故人上官得陵署。
从今见忆直须来,
几日相过那便去。
春酒春灯花月深,
离愁今夕动春心。
亲知报李非无玉,
直笑栽桃未有阴。
汤显祖·明
君门如水亦如市,
直为风烟能满纸。
长卿曾误宋东邻,
晋叔讵怜周小史。
自古飞簪说俊游,
一官难道减风流。
深灯夜雨宜残局,
浅草春风恣蹴球。
杨柳花飞还顾渚,
箬酒苕鱼须判汝。
兴剧书成舞笑人,
狂来画出挑心女。
仍闻宾从日纷纭,
会自离披一送君。
却笑唐生同日贬,
一时臧穀竟何云。
汤显祖·明
中兴汉水天飞龙,
天街月气何雄雄。
已深吉囊占河曲,
偏多俺答啸云中。
二十年中俱老死,
分头住牧多儿子。
一从先帝许和戎,
尽说销兵纵行李。
也知善马不能来,
去去金缯可复回?
未愁有虏惊和市,
且
是无人上敌台。
别有帐中称写契,
解诱边人作奸细。
上郡心知虏骑熟,
西州眼见孤军缀。
也先种色何纷纭,
五千余里瞰胡群。
不说辽边小王子,
杀降前后李将军。
汤显祖·明
三山江上翠崔峨,
草绿风烟春气和。
天宫缭绕金陵麓,
人家映带秦淮河。
回廊屈曲通晴雨,
驰道流离莹月波。
南中富乐风尘少,
天下娱游子弟多。
悠悠满目经时岁,
忽忽盈怀阻啸歌。
意气周郎三国尽,
文情庾信六朝过。
江南丈夫会早夭,
春心不饮荡如何。
汤显祖·明
夏州判军如互堡,
迫挟藩王磔开府。
贺兰山前高射天,
花鸟池南暗穿虏。
前年通渭血成壕,
天上太白愁烽高。
不信秦人阮翁仲,
铸金终得镇临洮。
汤显祖·明
为郎苦迟去官早,
历落乡关罢伦好。
忽忽神游京洛春,
泣向五台原上草。
马翁只似扶风人,
乐生当作望诸君。
卧想少游何可得,
拜筑高堂曾一闻。
世局风流长似此,
曾见英雄长不死。
江山岁月老闲身,
风雨鱼龙动君子。
沙井阑头初卜居,
穿池散花引红鱼。
春风入门好杨柳,
夜月出水新芙蕖。
往往催花临节鼓,
自踏新词教歌舞。
青春索向酒人抛,
白发拚教侍儿数。
烟雨楼前烟雨迷,
莺逗湖边莺逗啼。
但取风光足留赏,
越西还胜大江西。
汤显祖·明
石城二十四花楼,
江南置酒飞花愁。
在处胭脂久零落,
不知冠盖能风流。
拾翠江边犹记否,
含笑含颦送君酒。
满目秋光无尽时,
自折莲塘花下藕。
汤显祖·明
明星祠前夜通火,
此外祠官闭坛坐。
白日风尘横直游,
只似安卿无不可。
安卿此时三十余,
未三十时金陵居。
去今十年始相见,
当时太学今何如。
当时礼乐从宽政,
三山陌上繁华盛。
莫言槐市富簪裾,
且说兰房杂衣镜。
五陵年少宿青台,
一岁烟花几度开。
骄骢逐处寻人去,
鹦鹉排门唤客来。
是日新妆殊可动,
高楼大道连云栋。
别有妖姬不见人,
动是安卿出迎送。
迎如新月送如云,
个人贪着茜红裙。
扬州大舸歌将去,
天下风流妒杀君。
为问佳人近佳否,
桃叶渡江此来久。
询知此地旧繁华,
不似从前盛花柳。
花柳迎春不贮春,
舞榭妆楼贴向人。
亦知游子偏多病,
未许逢人即道贫。
安卿诗人亦画史,
翩翩世上佳公子。
钓鱼巷曲水亭幽,
隔水平衢入花里。
世路萧疏君得游,
一行作吏只关愁。
春色明年亦如此,
昨日悲秋今忆秋。
秋尽云寒菊有花,
吴山惠水是君家。
不惜秋光与君酌,
水气城阴生暮霞。
人生对酒莫咨嗟,
月露光阴判不赊。
有兴调琴就明烛,
随宜拂袖枕乌纱。
君不见胡绣衣,
陈宝鸡,
此时但附要离冢,
何曾一醉太常
泥。
一醉城头乌夜情,
满船灯火送安卿。
不忧清客随潮去,
自有诸郎能夜行。
汤显祖·明
风亭移石竹,
为客正开襟。
宿鸟过残雨,
吟虫傍积阴。
故心人不浅,
秋色夜方深。
便合丘中去,
相招鸣一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