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诗词
首页 > 诗人故事 > 诗仙李白的死亡之谜

诗仙李白的死亡之谜

唐朝是一个诗人辈出的朝代,也是一个历代诗人心向往之的朝代,更是一个诗人非正常死亡最多的朝代。如“七绝圣手”王昌龄被人杀死,刘希夷被人用土囊压死,而“初唐四杰”中的王勃坠海受惊而死,卢照邻因不愿受疾病的折磨投水而死,骆宾王则下落不明,有被杀、自杀和逃匿不知所终等诸多传说。只有杨炯死于官,还算死得其所,等等,不一而足。当然,诗仙李白之死也是其中的一个。

李白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众所周知,李白的祖籍在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中亚,他诞生在中亚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国碑城)。五岁时随父亲迁居绵州的彰明县(今四川省江油县)青莲乡。但是《旧唐书》说他是山东人,就有点让人费解。他自称“五岁诵六甲(道家典籍),十岁观百家(诸子百家)”,“十五好剑术”,二十五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南穷苍梧,东涉溟海”(《上安州裴长史书》),虽未免有自夸之嫌,但足以证明他从小就受过正规的教育;从他留下的一些不朽的诗篇,也可以佐证他曾游遍祖国的名山大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经历,为李白日后妙笔生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他开创一代浪漫主义的诗风打下了深刻的烙印。后来李白寓居安陆达十年之久,并成为安陆的女婿。此后十年间,他又北上太原,西入长安,东至鲁郡,结识了不少名流,写下不少诗文。传闻初至长安时,贺知章一见,惊叹为“谪仙人”,称其诗可“泣鬼神”,因而誉满京师。

李白的一生,也是坎坷的一生。始于隋朝的科举制度发展到唐朝,已经相当完善了。想“优而则仕”的士子,几乎都得通过科举以博取功名。封建统治者也通过此种途径,网罗了一大批人才。但李白走的则是“终南捷径”。由于唐代李氏天子尊老子李耳为祖先,使得道教在唐代盛极一时。于是,一些追名逐利之徒,纷纷入居名山,扮成道士或隐士,等着当朝天子诏见。我们可以通过终南捷径典故的来历窥见一斑。据《新唐书·卢藏用传》载,卢藏用想做官,就假装为隐士,住在京城附近的终南山里,希望被皇帝征召。后来果然被召去做了官。同时代的司马承祯也曾用同样的方法取得官位。一次,卢藏用指着终南山对司马承祯说:“此中大有佳处!”承祯回答说:“依我看来,不过是仕宦之捷径耳!”《旧唐书》说,李白“天宝初,客游会稽,与道士吴筠隐于剡中。既而玄宗诏筠赴京师,筠荐之于朝,遣使召之,与筠俱待诏翰林。”也有人说,天宝元年(742年)由于玉真公主的荐举,李白才被召入京,供奉翰林。但是不管是谁举荐的,都是因为道教的缘故,而不因为他的诗才,这对李白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莫名的悲哀;对世道而言,则是一种莫大的嘲讽。只是当时的李白已无暇顾及这些,激动之情依旧溢于言表,“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自以为从此可以一展“辅弼天下” 的弘愿。其实,李白因为道教而进入宫廷,也实属无奈之举。因为他在“酒隐安陆,蹉跎十年”期间,曾给当时以识拔后进而闻名的韩朝宗写过一封请求引荐的信,这就是有名的《与韩荆州书》。因为韩朝宗曾任荆州长史,故人称韩荆州。为了能得到韩的引荐,孤傲的李白甚至不惜吹捧,说什么“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之类肉麻的话。但是不知何故,结果心愿未遂。以至等到得以被人举荐时,李白已是四十有二,诗酒年华也流走了三分之二。

但是唐代设翰林院,不过是养一批能做文章、懂经学、擅书法和会下棋的人以至卜祝、僧道之流,等待皇帝随时召唤,李白不过是其中的一名普通的待诏翰林罢了。只不过凭着“斗酒诗百篇”的诗才,依旧受到特殊礼遇,经常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诏见。但此时的李隆基已不是“开元盛世”时的李隆基,一个杨贵妃早就让他神魂颠倒,长期不理朝政,大权早已旁落于杨国忠与高力士之流之手。李隆基诏见他,不外乎写写歌功颂德的应景文章和怜香惜玉的艳词,如“云想衣裳花想容”就是其中一例。

而此时的李白也是郁郁不得志,自认为是“倡优同畜”,“辅弼天下”的弘愿早已化为泡影。于是,他不再安于充当侍臣,整日与长安的文朋诗友在酒肆呼酒买醉,这其中就有四明狂客贺知章。由于不愿催眉折腰侍奉权贵,加上受到同僚中人的谗毁,仅在宫廷里待了不到两年,便被“赐金放还”。促使他离开宫廷的一个直接原因则是,“尝沉醉殿上,引足令高力士脱靴”等放肆之举。后人又演绎成另一种传奇。说某国前来下战书挑衅,而且偌大唐朝只有李白一人识得该国文字(因为他出生在碎叶城,自幼精通外语)。于是他耍足了威风,玩够了味,让杨国忠给他戴帽,高力士为他穿靴,并由杨贵妃为他磨墨。结果,李白下笔千言,一挥而就,言词尽显大唐威严,导致该国从此俯首称臣,不敢造次。不言而喻,这是一些好事者为了突出李白非凡的能耐,而作的善意杜撰,只能姑妄读之。其实,李白做出让皇帝的宠臣脱靴的放肆之举,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李白虽然整天侍奉在皇帝老儿身边,但依旧不过是一个身不由己的“御用文人”,而杨氏兄妹的飞扬跋扈,以高力士为首的宦官专权,等等,诸多官场黑暗,让“不得开心颜”的他早就想一走了之。于是文人那种自视清高的德性也就日益暴露无遗,为了自己一时的得意,不惜作忘形之举。

离开长安后,李白“浪迹江湖,终日沉饮”,足迹遍及梁宋、齐鲁、幽冀,并多次往返于东越、金陵、宣城。安史之乱后,他本想隐居庐山,却被永王李璘邀请参加了幕府。至德二年(757年),李璘违背肃宗的命令东巡,被肃宗击败。李白因此受牵连坐罪,被流放夜郎,行至巫山遇赦得还。我们现在可以假设,如果李白不接受李璘的邀请,他一定会有一个比较好的结局,至少可以寿终正寝的。李白接受李璘的邀请,足以证明其时他“辅弼天下”的弘愿还没有完全泯灭,以致归为永王幕下后,还抱有“为君谈笑静胡沙”的幻想。更为可叹的是,当李璘公然与肃宗对着干的时候,李白作为幕僚,居然还没有看清他的真实嘴脸,糊里糊涂地上了他的贼船,落得个让后人哀之的结局,实为可叹。

李白之死,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总体可以概括为三种死法:其一是醉死,其二是病死,其三是溺死。第一种死法见诸《旧唐书》,说李白“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应该比较可信。第二种死法亦见诸其他正史或专家学者的考证之说,不能偏信。说当李光弼东镇临淮时,李白不顾61岁的高龄,闻讯前往请缨杀敌,希望在垂暮之年,为挽救国家危亡尽力,因病中途返回,次年病死于当涂县令、唐代最有名的篆书家李阳冰处。而第三种死法则多见诸民间传说,极富浪漫色彩,与诗人性格非常吻合。可信可不信。说李白在当涂的江上饮酒,因醉跳入水中捉月而溺死。但是不管哪一种死法,都因参与永王李璘谋反作乱有着直接的关系。因为李白流放夜郎,遇赦得还后不久,就结束了他传奇而坎坷的一生,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纵观李白的三种死法,笔者比较相信《旧唐书》之说。理由有三:其一是因为它是后人修的正史,如果说他“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而且“出师未捷身先死”,它不可能不记载的。其二是因为李白一生嗜酒如命,放言“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年老力衰,因饮酒过度而亡,让人可以理解并接受。其三之所以死于安徽的宣城,而不是当涂,是因为李白一生对宣城情有独钟,他的诗中多次提及。而他对宣城的偏爱,只是因为他仰慕有加的谢眺曾在此为官。

总而言之,我们有理由相信“白也诗无敌”,但是李白只适合做一个纯粹的诗人,而不是翻云覆雨的政治家。因为诗人狂放不羁、恃才傲物的秉性根本不适合在尔虞我诈、欺上瞒下的官场混。历览前贤国与家,文人只要涉足官场,似乎注定没有好果子吃。他们中的一些人虽然能通过科举考试,捞得一官半职,但是那官常常做得卑微,做得窝囊。陶潜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就是明证。偶有位居显要的,只是此时的文人已不再是文人,经过官场的摸打滚爬,早已脱胎换骨成一个地地道道的官员。江淹为什么会才尽,不是因为传说中有人收回了他生花的妙笔,而是违背了“穷而后工”的定律。李白一生既想在官场上实现“辅弼天下”的弘愿,又不愿改变自己狂放不羁的性格,结果也只能借诗抒怀,“痛饮狂歌空度日”,用酒麻醉自己的灵魂,了此一生。正如小他十一岁的好友杜甫所言,纵使能赢得“千秋万岁名”,那也不过是“寂寞身后事”了!

相关典故

更多
  • 唐玄宗杨贵妃为何成为李白粉丝?

    作为一位多才多艺的风流皇帝,唐玄宗不仅是文学艺术的票友,而且精通音律,擅长谱曲,对诸多管弦乐器也都能心领神会。好曲宜伴舞,妙舞需配乐,音乐与舞蹈原来就不分家,资深作曲家李隆基与青年舞蹈家杨玉环走到一起,琴瑟唱和,如胶似漆不难理解。问题是,他...

  • 诗仙李白的酒色生活:一面喝酒一面嫖15岁少女

    本文摘自《历史的大隐私》,作者:刘达临 胡宏霞,出版社:珠海出版社中国古代的妓女种类极其繁多,在明代著名文学家冯梦龙所著的《黄莺儿》一书中,就列出四十多种,不过他的分法比较繁琐。看来比较符合实际情形的是,如果以服务对象区分,可分为宫妓、官妓...

  • 孟浩然诗歌为何不如李白杜甫?

    有证据表明,孟浩然是一位好酒人士。王士源《孟浩然诗集序》、《新唐书》孟浩然传等多种文献,都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山南采访使韩朝宗十分欣赏孟浩然的诗歌才华,带他一同赴长安,准备向朝廷举荐。韩朝宗为了替他造声势,先行一步,约好日子一同进朝廷。不料...

作者其他作品

  • 姑孰十咏(一作李赤诗)·姑孰溪

    [唐] 李白

    爱此溪水闲,乘流兴无极。漾楫怕鸥惊,垂竿待鱼食。

    波翻晓霞影,岸叠春山色。何处浣纱人,红颜未相识。

    阅读
  • 谢公亭(盖谢脁、范云之所游)

    [唐] 李白

    谢公离别处,风景每生愁。

    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

    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

    今古一相接,长歌怀旧游。

    阅读
  • 秋夜板桥浦泛月独酌怀谢脁

    [唐] 李白

    天上何所有,迢迢白玉绳。斜低建章阙,耿耿对金陵。

    汉水旧如练,霜江夜清澄。长川泻落月,洲渚晓寒凝。

    独酌板桥浦,古人谁可征。玄晖难再得,洒酒气填膺。

    阅读
  • 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捶碎黄鹤楼(此诗杨慎

    [唐] 李白

    黄鹤高楼已捶碎,黄鹤仙人无所依。黄鹤上天诉玉帝,

    却放黄鹤江南归。神明太守再雕饰,新图粉壁还芳菲。

    一州笑我为狂客,少年往往来相讥。君平帘下谁家子,

    云是辽东丁令威。作诗调我惊逸兴,白云绕笔窗前飞。

    待取明朝酒醒罢,与君烂漫寻春晖。

    阅读
  • 送程、刘二侍郎兼独孤判官赴安西幕府

    [唐] 李白

    安西幕府多材雄,喧喧惟道三数公。绣衣貂裘明积雪,

    飞书走檄如飘风。朝辞明主出紫宫,银鞍送别金城空。

    天外飞霜下葱海,火旗云马生光彩。胡塞清尘几日归,

    汉家草绿遥相待。

    阅读
  • 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时久病初起作

    [唐] 李白

    朝策犁眉騧,举鞭力不堪。强扶愁疾向何处,

    角巾微服尧祠南。长杨扫地不见日,石门喷作金沙潭。

    笑夸故人指绝境,山光水色青于蓝。庙中往往来击鼓,

    尧本无心尔何苦。门前长跪双石人,有女如花日歌舞。

    银鞍绣毂往复回,簸林蹶石鸣风雷。远烟空翠时明灭,

    白鸥历乱长飞雪。红泥亭子赤阑干,碧流环转青锦湍。

    深沉百丈洞海底,那知不有蛟龙蟠。

    君不见绿珠潭水流东海,绿珠红粉沉光彩。

    绿珠楼下花满园,今日曾无一枝在。昨夜秋声阊阖来,

    洞庭木落骚人哀。遂将三五少年辈,登高远望形神开。

    生前一笑轻九鼎,魏武何悲铜雀台。我歌白云倚窗牖,

    尔闻其声但挥手。长风吹月度海来,遥劝仙人一杯酒。

    酒中乐酣宵向分,举觞酹尧尧可闻。

    何不令皋繇拥篲横八极,直上青天挥浮云。

    高阳小饮真琐琐,山公酩酊何如我。竹林七子去道赊,

    兰亭雄笔安足夸。尧祠笑杀五湖水,至今憔悴空荷花。

    尔向西秦我东越,暂向瀛洲访金阙。蓝田太白若可期,

    为余扫洒石上月。

    阅读
  • 送韩准、裴政、孔巢父还山

    [唐] 李白

    猎客张兔罝,不能挂龙虎。所以青云人,高歌在岩户。

    韩生信英彦,裴子含清真。孔侯复秀出,俱与云霞亲。

    峻节凌远松,同衾卧盘石。斧冰嗽寒泉,三子同二屐。

    时时或乘兴,往往云无心。出山揖牧伯,长啸轻衣簪。

    昨宵梦里还,云弄竹溪月。今晨鲁东门,帐饮与君别。

    雪崖滑去马,萝径迷归人。相思若烟草,历乱无冬春。

    阅读
  • 寒女吟

    [唐] 李白

    昔君布衣时,与妾同辛苦。

    一拜五官郎,便索邯郸女。

    妾欲辞君去,君心便相许。

    妾读蘼芜书,悲歌泪如雨。

    忆昔嫁君时,曾无一夜乐。

    不是妾无堪,君家妇难作。

    起来强歌舞,纵好君嫌恶。

    下堂辞君去,去后悔遮莫。

    阅读

典故中人

李白

981 诗作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