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梦之旅旅游网报道,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拟投入500万元,改造4个集母婴休息室、饮茶休闲以及无线网络覆盖等功能于一体的五星级豪华厕所。杜甫草堂一位相关负责人证实,该博物馆的确打算改造五星级厕所,同时表示,博物馆早在2004年就修建了一个三星级旅游厕所,如今已经设备老化,难以满足游客需求。如果杜甫在世,会被这些人的作法,气得吐血。
图1为杜甫草堂正大门
文化旅游景点投资改善硬件服务设施应该说是一件好事,而喜欢旅游的人也都深有感受,一处景点的硬件服务水准的高低,厕所确实是最直接的“体验地点”之一。有一个轻松愉快的如厕环境,比之内急之下排长队、进去之后脏乱差“难以落脚”,当然是完全不同的心情。从这个角度上说,杜甫草堂改造厕所实是一件便民利民的好事,不仅无可厚非,还应热烈欢迎。
但是,杜甫草堂把厕所的标准设置得如此“豪华”,不惜投入万金难免有些夸张,再联想到杜甫这一历史文化名人的人生经历和留下的伟大文学作品,此事就更加令人感到有些不搭调。杜甫一生,因多历战乱,生活窘迫,写下了许多忧国忧民的名篇佳作。其中广为传诵的一篇反映民生疾苦的现实主义力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名句更是妇孺皆知。如今,且不说风雨中飘摇的茅屋是否安在,就连草堂里的茅厕也照五星级标准打造,实在有些格格不入,如若杜甫能跨越千年,亲眼目睹这样的奢华,不知是该感到高兴还是悲哀。
图2为杜甫草堂
梦之旅旅游网小编认为凭吊古人,追慕先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和爱国主义精神,这或许才是游之所至的所兴、所乐。如今的杜甫草堂,在历经多次改扩建后,早已不是“穷诗人”的家,倒更像王公贵族的豪华宅邸。在这样的环境里,又有多少人还能感受到杜甫在饥寒交迫、穷困潦倒时仍不忘报国和为民请命的高尚情操?又会有多少人能理解诗人在秋风秋雨中吟唱茅屋为秋风所破的真意?
有证据表明,孟浩然是一位好酒人士。王士源《孟浩然诗集序》、《新唐书》孟浩然传等多种文献,都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山南采访使韩朝宗十分欣赏孟浩然的诗歌才华,带他一同赴长安,准备向朝廷举荐。韩朝宗为了替他造声势,先行一步,约好日子一同进朝廷。不料...
1、诗骨--陈子昂其诗词意激昂,风格高峻,大有“汉魏风骨”,被誉为“诗骨”。2、诗杰--王勃其诗流利婉畅,宏放浑厚,独具一格,人称“诗杰”3、诗狂--贺知章秉性放达,自号“四明狂客”。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4、诗家天子 七绝圣手--...
陈先生在文中说:“经义即理论,新经义的实践,就是新法新政的具体措施。”这里所说的经义,也就是王安石的三经新义。《宋史·王安石传》称:“初安石训释《诗》、《书》、《周礼》既成,颁之学官,天下号曰‘新义’。”(《宋史》卷三百二十七)三经新义中,...
[唐] 杜甫
华亭入翠微,秋日乱清晖。崩石欹山树,清涟曳水衣。
紫鳞冲岸跃,苍隼护巢归。向晚寻征路,残云傍马飞。
[唐] 杜甫
苒苒谷中寺,娟娟林表峰。阑干上处远,结构坐来重。
骑马行春径,衣冠起晚钟。云门青寂寂,此别惜相从。
[唐] 杜甫
高斋常见野,愁坐更临门。十月山寒重,孤城月水昏。
葭萌氐种迥,左担犬戎存。终日忧奔走,归期未敢论。
[唐] 杜甫
闻道王乔舄,名因太史传。如何碧鸡使,把诏紫微天。
秦岭愁回马,涪江醉泛船。青城漫污杂,吾舅意凄然。
[唐] 杜甫
新亭有高会,行子得良时。日动映江幕,风鸣排槛旗。
绝荤终不改,劝酒欲无词。已堕岘山泪,因题零雨诗。
[唐] 杜甫
闻道南行市骏马,不限匹数军中须。襄阳幕府天下异,
主将俭省忧艰虞。只收壮健胜铁甲,岂因格斗求龙驹。
而今西北自反胡,骐驎荡尽一匹无。龙媒真种在帝都,
子孙永落西南隅。向非戎事备征伐,君肯辛苦越江湖。
江湖凡马多憔悴,衣冠往往乘蹇驴。梁公富贵于身疏,
号令明白人安居。俸钱时散士子尽,府库不为骄豪虚。
以兹报主寸心赤,气却西戎回北狄。罗网群马籍马多,
气在驱驰出金帛。刘侯奉使光推择,滔滔才略沧溟窄。
杜陵老翁秋系船,扶病相识长沙驿。强梳白发提胡卢,
手把菊花路旁摘。九州兵革浩茫茫,三叹聚散临重阳。
当杯对客忍流涕,君不觉老夫神内伤。
[唐] 杜甫
西南万壑注,勍敌两崖开。地与山根裂,江从月窟来。
削成当白帝,空曲隐阳台。疏凿功虽美,陶钧力大哉。
[唐] 杜甫
蛟室围青草,龙堆拥白沙。护江盘古木,迎棹舞神鸦。
破浪南风正,收帆畏日斜。云山千万叠,底处上仙槎。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