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诗词
首页 > 诗人故事 > 陶渊明和桃花源居民的民族属性

陶渊明和桃花源居民的民族属性

伟大的田园诗人、《桃花源》的作者陶渊明(365-427)是哪个民族的?

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得从陈寅恪(1890-1969)在1944年发表的著名论文《魏书司马睿传江东民族条释证及推论》一文(始载《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后收入《金明馆丛稿初编》,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89-92页)谈起,因为这个问题就是由这篇论文产生的。

在该文中,陈氏在考证溪(又作“谿”)人的缘起时,指出《魏书》所谓“溪”“实即指后汉书南蛮传之盘瓠种蛮而言”,这个民族以犬为图腾,而根据《后汉书·南蛮传》的记载,“长沙武陵蛮”就是盘瓠之后。他又征引唐章怀太子李贤(652-684)注所引晋干宝《晋纪》云:武陵、长沙、庐江、郡夷,盘瓠之后也。杂处五溪之内。

据此,他认为:“此支蛮种所以号为溪者,与五溪地名至有关系。”随后,他特别指出:

江左名人如陶侃及渊明亦出于溪族,最使人注意。……吴士鉴晋书斠注亦引异苑陶侃钓鱼得梭化龙事。晋书士行本传当即取之刘敬叔书也。世说新语贤媛篇载陶侃少时作鱼梁吏事。刘孝标注引幽明录复有侃在浔阳取鱼事,然则侃本出于业渔之贱户,无怪当日胜流初俱不以士类遇之也。又世说新语容止篇石头事故朝廷倾覆条记庾亮畏见陶侃,而温峤劝亮往之言曰:“溪狗我所悉,卿但见之,必无忧也。”……而士行后裔一代逸民之桃花源记本属根据实事,加以理想化之作,所云:“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

正是一篇溪族纪实文字。

在这里,陈氏表述的基本观点是:东晋大将军陶侃(字“士行”)及其曾孙陶渊明都是溪族人,陶渊明的经典名文《桃花源记》(《陶渊明集》卷六)“是一篇溪族纪实文字”,转成现在的话语,可以叫做“少数民族纪实文学”。

陶侃(259-334)在青年时代确实曾以捕鱼为业,但由此牵扯上《桃花源记》中的“渔人”,在思维逻辑上终究不通。同时,陈氏关于陶渊明出身于溪族的说法也与陶渊明本人关于自己家族历史的庄严陈述有严重冲突,我们读《陶渊明集》卷一《命子》诗:

悠悠我祖,爰自陶唐。……天集有汉,眷余愍侯。于赫愍侯,运当攀龙。抚剑风迈,显兹武功。书誓河山,启土开封。亹亹丞相,允迪前踪。……在我中晋,业融长沙。桓桓长沙,伊勋伊德。天子畴我,专征南国。

陶渊明说浔阳陶氏源自陶唐氏(即尧帝),随后又提到汉代的两位陶氏名人:一位是愍侯陶舍(公元前202年前后在世),另一位是丞相陶青(公元前195年前后在世)。“书誓”二句,据《汉书》卷十六《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开封愍侯陶舍。以右司马汉王五年初从,以中尉击燕、代,侯,比共侯,二千户。”“十二月丙辰封,一年薨。”“十二年,夷侯青嗣。”“亹亹”二句,据《汉书》卷十九《百官公卿表》,“孝文帝后二年八月,开封侯陶青为御史大夫。孝景帝二年八月,御史大夫陶青为丞相。”“在我中晋”等六句是说曾祖陶侃因为建立赫赫功勋被封为长沙郡公的历史事实(见《晋书》卷六十六本传)。清钱大昕(1728-1804)《潜研堂文集》卷三十一《题跋》五《跋陶渊明诗集》云:

靖节为陶桓公曾孙,载于《晋》、《宋》二书及《南史》,千有余年,从无异议。……靖节自述世系,莫备于《命子》诗,首溯得姓之始,次述远祖愍侯舍、丞相靑,然后颂扬长沙勋德,即以已之祖考承之,此士行为渊明曾大父之实证也。六朝最重门第,百家之谱,皆上于吏部。

所谓“吏部”,相当于现在的人事部。在六朝时代,家族谱牒与现在的人事档案具有同样的重要意义,同时,陶渊明又是一个非常真诚的人,所谓“述怀抱则旷而且真”(萧统《陶渊明集序》),其人品如此,岂能违法乱纪,胡编乱造?所以我们丝毫没有理由怀疑陶渊明关于自己家族历史的陈述。因此,陈寅恪“江左名人如陶侃及渊明亦出于溪族”的说法肯定是站不住脚的。(范子烨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来源:光明网

相关典故

更多
  • 文学家陶渊明何故辞官隐居?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他的创作...

  • 南北朝疯狂信奉佛教 陶渊明朋友为孩子取名舍僧

    香港受欧美文化影响已久,有些朋友给孩子取名,喜欢中西结合。叫李玛丽、张汤姆、王约翰、赵凯瑞的,屡见不鲜。早在魏晋南北朝,我们大陆人也有这种偏好。那时候欧风没有东渐,东渐的是佛风——自从东汉时期印度僧人把《四十二章经》介绍到中国以后,佛教传播...

  • 王若虚“抬杠”陶渊明

    陶渊明的一篇《归去来兮辞》,可以说是一鸣惊人,声震寰宇,倾倒几代文人学士,赞扬之声不绝于耳,敬仰之人五体投地。但是,谁又能够想到,时隔八百多年之后,滹沱河畔出了个王若虚,对中国的历史经典,横挑鼻子竖挑眼,浩如烟海的经史子集,没有哪个能逃过他...

作者其他作品

  • 悲从弟仲德

    [魏晋] 陶渊明

    衔哀过旧宅,悲泪应心零。

    借问为谁悲?怀人在九冥。

    礼服名群从,恩爱若同生。

    门前执手时,何意尔先倾!

    在数竟未免,为山不及成。

    慈母沈哀疚,二胤才数龄。

    双位委空馆,朝夕无哭声。

    流尘集虚坐,宿草旅前庭。

    阶除旷游迹,园林独馀情。

    翳然乘化去,终天不复形。

    迟迟将回步,恻恻悲襟盈。

    阅读
  • 示周续之祖企谢景夷三郎

    [魏晋] 陶渊明

    负疴颓簷下,终日无一欣。

    药石有时闲,念我意中人。

    相去不寻常,道路邈何因。

    周生述孔业,祖谢响然臻。

    道丧向千载,今朝复斯闻。

    马队非讲肆,校书亦已勤。

    老夫有所爱,思与尔为邻。

    愿言诲诸子,从我颍水滨。

    阅读
  • 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

    [魏晋] 陶渊明

    今日天气佳,清吹与鸣弹。

    感彼柏下人,安得不为欢。

    清歌散新声,绿酒开芳颜。

    未知明日事,余襟良以殚。

    阅读
  • 岁暮和张常侍

    [魏晋] 陶渊明

    市朝凄旧人,骤骥感悲泉。

    明旦非今日,岁暮余何言!

    素颜敛光润,白发一己繁。

    阔哉秦穆谈,旅力岂未愆!

    向夕长风起,寒云没西山。

    洌洌气遂严,纷纷飞鸟还。

    民生鲜长在,矧伊愁苦缠。

    屡阙清酤至,无以乐当年。

    穷通靡攸虑,憔悴由化迁。

    抚己有深怀,履运增慨然。

    阅读
  • 赠长沙公

    [魏晋] 陶渊明

    其一

    同源分流,人易世疏,

    慨然寤叹,念兹厥初。

    礼服遂悠,岁月眇徂,

    感彼行路,眷然踌躇。

    其二

    於穆令族,允构斯堂。

    谐气冬暄,映怀圭璋。

    爰采春华,载警秋霜。

    我曰钦哉!实宗之光。

    其三

    伊余云遘,在长忘同。

    笑言未久,逝焉西东。

    遥遥三湘,滔滔九江。

    山川阻远,行李时通。

    其四

    何以写心,此贻话言。

    进篑虽微,终焉为山。

    敬哉离人,临路凄然。

    款襟或辽,音问其先。

    阅读
  • 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氵巽]田舍获

    [魏晋] 陶渊明

    贫居依稼穑,戮力东林隈。

    不言春作苦,常恐负所怀。

    司田眷有秋,寄声与我谐。

    饥者欢初饱,束带候鸣鸡。

    扬楫越平湖,汎随清壑回。

    郁郁荒山里,猿声闲且哀。

    悲风爱静夜,林鸟喜晨开。

    曰余作此来,三四星火颓。

    姿年逝已老,其事未云乖。

    遥谢荷蓧翁,聊得从君栖。

    阅读
  • 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

    [魏晋] 陶渊明

    我不践斯境,岁月好已积。

    晨夕看山川,事事悉如昔。

    微雨洗高林,清飙矫云翮。

    眷彼品物存,义风都未隔。

    伊余何为者,勉励从兹役。

    一形似有制,素襟不可易。

    园田日梦想,安得久离析。

    终怀在归舟,谅哉宜霜柏。

    阅读
  •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

    [魏晋] 陶渊明

    闲居三十载,遂与尘事冥。

    诗书敦夙好,园林无世情。

    如何舍此去,遥遥至西荆!

    叩栧新秋月,临流别友生。

    凉风起将夕,夜景湛虚明。

    昭昭天宇阔,皛皛川上平。

    怀役不遑寐,中宵尚孤征。

    商歌非吾事,依依在耦耕。

    投冠旋旧墟,不为好爵萦。

    养真衡茅下,庶以善自名。

    阅读

典故中人

陶渊明

魏晋 159 诗作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