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光庭·唐
谁运乾坤陶冶功,
铸为双剑倚苍穹。
题诗曾驻三天驾,
碍日长含八海风。
杜光庭·唐
楼阁层层冠此山,
雕轩朱槛一跻攀。
碑刊古篆龙蛇动,
洞接诸天日月闲。
帝子影堂香漠漠,
真人丹涧水潺潺。
扫空双竹今何在,
只恐投波去不还。
杜光庭·唐
静神凝思仰青冥,
此夕长天降瑞星。
海上昨闻鹏羽翼,
人间初见鹤仪形。
杜光庭·唐
桐柏真人曾此居,
焚香厓下诵灵书。
朝回时宴三山客,
涧尽闲飞五色鱼。
天柱一峰凝碧玉,
神灯千点散红蕖。
宝芝常在知谁得,
好驾金蟾入太虚。
杜光庭·唐
帆力劈开沧海浪,
马蹄踏破乱山青。
浮名浮利过于酒,
醉得人心死不醒。
杜光庭·唐
再扶日月归行殿,
却领山河镇梦刀。
从此雄名压寰海,
八溟争敢起波涛。
杜光庭·唐
素面已云妖,
更著花钿饰。
脸横一寸波,
浸破吴王国。
杜光庭·唐
老鹤玄猿伴采芝,
有时长叹独移时。
翠娥红粉婵娟剑,
杀尽世人人不知。
杜光庭·唐
似鹤如云一个身,
不忧家国不忧贫。
拟将枕上日高睡,
卖与世间荣贵人。
杜光庭·唐
闷见戈鋋匝四溟,
恨无奇策救生灵。
如何饮酒得长醉,
直到太平时节醒。
杜光庭·唐
因卖丹砂下白云,
鹿裘惟惹九衢尘。
不如将耳入山去,
万是千非愁杀人。
杜光庭·唐
难把长绳系日乌,
芳时偷取醉工夫。
任堆金璧磨星斗,
买得花枝不老无。
杜光庭·唐
闷见有人寻,
移庵更入深。
落花流涧水,
明月照松林。
醉劝头陀酒,
闲教孺子吟。
身同云外鹤,
断得世尘侵。
冥心栖太室,
散发浸流泉。
采柏时逢麝,
看云忽见仙。
夏狂冲雨戏,
春醉戴花眠。
绝顶登云望,
东都一点烟。
不求朝野知,
卧见岁华移。
采药归侵夜,
听松饭过时。
荷竿寻水钓,
背局上岩棋。
祭庙人来说,
中原正乱离。
包融·唐
江外有真隐,
寂居岁已侵。
结庐近西术,
种树久成阴。
人迹乍及户,
车声遥隔林。
自言解尘事,
咫尺能辎尘。
为道岂庐霍,
会静由吾心。
方秋院木落,
仰望日萧森。
持我兴来趣,
采菊行相寻。
尘念到门尽,
远情对君深。
一谈入理窟,
再索破幽襟。
安得山中信,
致书移尚禽。
包融·唐
茂德来征应,
流泉入咏歌。
含灵符上善,
作字表中和。
有草恒垂露,
无风欲偃波。
为看人共水,
清白定谁多?
包融·唐
荒台森荆杞,
蒙笼无上路。
传是古人迹,
阮公长啸处。
至今清风来,
时时动林树。
逝者共已远,
升攀想遗趣。
静然荒榛间,
久之若有悟。
灵光未歇灭,
千载知仰慕。
包融·唐
晨登翅头山,
山曛黄雾起。
却瞻迷向背,
直下失城市。
暾日衔东郊,
朝光生邑里。
扫除诸烟氛,
照出众楼雉。
青为洞庭山,
白是太湖水。
苍茫远郊树,
倏忽不相似。
万象以区别,
森然共盈几。
坐令开心胸,
渐觉落尘滓。
北岩千余仞,
结庐谁家子?
愿陪中峰游,
朝暮白云里。
包融·唐
芸阁朝来雪,
飘摇正满空。
褰开明月下,
校理落花中。
色向怀铅白,
光因翰简融。
能令草玄者,
回思入流风。
包融·唐
笑笑傍溪花,
丛丛逐岸斜。
朝开川上日,
夜发浦中霞。
照灼如临镜,
丰茸胜浣纱。
春来武陵道,
几树落仙家?
包融·唐
湖岸缆初解,
莺啼别离处。
遥见舟中人,
时时一回顾。
坐悲芳岁晚,
花落青轩树。
春梦随我心,
悠扬逐君去。
包融·唐
武陵川径入幽遐,
中有鸡犬秦人家。
先时见者为谁耶?
源水今流桃复花。
崔峒·唐
僧家竟何事,
扫地与焚香。
清磬度山翠,
闲云来竹房。
身心尘外远,
岁月坐中长。
向晚禅堂掩,
无人空夕阳。
本寂·唐
焰里寒冰结,
杨花九月飞。
泥牛吼水面,
木马逐风嘶。
崔峒·唐
江上长相忆,
因高北望看。
不知携老幼,
何处度艰难。
屈指同人尽,
伤心故里残。
遥怜驱匹马,
白首到微官。
崔峒·唐
秋城临古路,
城上望君还。
旷野入寒草,
独行随远山。
授人鸿宝内,
将犬白云间。
早晚烧丹罢,
遥知冰雪寒。
崔峒·唐
十年离乱后,
此去若为情。
春晚香山绿,
人稀豫水清。
野陂看独树,
关路逐残莺。
前殿朝明主,
应怜白发生。
崔峒·唐
仙客辞萝月,
东来就一官。
且归沧海住,
犹向白云看。
猿叫江天暮,
虫声野浦寒。
时游镜湖里,
为我把鱼竿。
崔峒·唐
陶令之官去,
穷愁惨别魂。
白烟横海戍,
红叶下淮村。
澹浪摇山郭,
平芜到县门。
政成堪吏隐,
免负府公恩。
崔峒·唐
见君还此地,
洒泪向江边。
国士劳相问,
家书无处传。
荒城胡马迹,
塞木戍人烟。
一路堪愁思,
孤舟何渺然。
崔峒·唐
辞家年已久,
与子分偏深。
易得相思泪,
难为欲别心。
孤云随浦口,
几日到山阴。
遥想兰亭下,
清风满竹林。
崔峒·唐
积水与寒烟,
嘉禾路几千。
孤猿啼海岛,
群雁起湖田。
曾见长洲苑,
尝闻大雅篇。
却将封事去,
知尔爱闲眠。
崔峒·唐
骨肉天涯别,
江山日落时。
泪流襟上血,
发变镜中丝。
胡越书难到,
存亡梦岂知。
登高回首罢,
形影自相随。
·250·
崔峒·唐
乱后自江城,
相逢喜复惊。
为经多载别,
欲问小时名。
对酒悲前事,
论文畏后生。
遥知盈卷轴,
纸贵在江城。
崔峒·唐
得道云林久,
年深暂一归。
出山逢世乱,
乞食觉人稀。
半偈初传法,
中峰又掩扉。
爱憎应不染,
尘俗自依依。
崔峒·唐
自得山公许,
休耕海上田。
惭看长史传,
欲弃钓鱼船。
穷巷殷忧日,
芜城雨雪天。
此时瞻相府,
心事比旌悬。
崔峒·唐
东楚复西秦,
浮云类此身。
关山劳策蹇,
僮仆惯投人。
孤客来千里,
全家托四邻。
生涯难自料,
中夜问情亲。
崔峒·唐
石林高几许,
金刹在中峰。
白日空山梵,
清霜后夜钟。
竹窗回翠壁,
苔径入寒松。
幸接无生法,
疑心怯所从。
崔峒·唐
八月长江去浪平,
片帆一道带风轻。
极目不分天水色,
南山南是岳阳城。
崔峒·唐
王门别后到沧洲,
帝里相逢俱白头。
自叹马卿常带疾,
还嗟李广不封侯。
棠梨宫里瞻龙衮,
细柳营中著虎裘。
想到滑台桑叶落,
黄河东注杏园秋。
崔峒·唐
佳句应无敌,
贞心不有猜。
惭为丈人行,
怯见后生才。
泛舸贪斜月,
浮桡值早梅。
绿杨新过雨,
芳草待君来。
崔峒·唐
秋暮之彭泽,
篱花远近逢。
君书前日至,
别后此时重。
寒夜江边月,
晴天海上峰。
还知南地客,
招引住新丰。
崔峒·唐
惯作云林客,
因成懒漫人。
吏欺从政拙,
妻笑理家贫。
李郭应时望,
王杨入幕频。
从容丞相阁,
知忆故园春。
崔峒·唐
十年随马宿,
几度受人恩。
白发还乡井,
微官有子孙。
竹窗寒雨滴,
苦砌夜虫喧。
独愧东垣友,
新诗慰旅魂。
崔峒·唐
爱尔无羁束,
云山恣意过。
一身随远岫,
孤棹任轻波。
世事关情少,
渔家寄宿多。
芦花浅淡处,
江月奈人何。
崔峒·唐
桂枝家共折,
鸡树代相传。
忝向鸾台下,
仍看雁影连。
夜闲方步月,
漏尽欲朝天。
知去丹墀近,
明王许荐贤。
崔峒·唐
玄成世业紫真官,
文似相如貌胜潘。
鸿雁南飞人独去,
云山一别岁将阑。
清淮水急桑林晚,
古驿霜多柿叶寒。
琼树相思何日见,
银钩数字莫为难。
崔峒·唐
江边尽日雉鸣飞,
君向白田何日归。
楚地蒹葭连海迥,
隋朝杨柳映堤稀。
津楼故市无行客,
山馆空庭闭落晖。
试问疲人与征战,
使君双泪定沾衣。
崔峒·唐
国有非常宠,
家承异姓勋。
背恩惭皎日,
不义若浮云。
但使忠贞在,
甘从玉石焚。
窜身如有地,
梦寐见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