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璟·唐
风压轻云贴水飞,
乍晴池馆燕争泥。
沈郎多病不胜衣。
沙上未闻鸿雁信,
竹间时有鹧鸪啼。
此情惟有落花知。
李璟·唐
菡萏香销翠叶残,
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
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
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
倚栏干。
(栏 通:阑)
李璟·唐
手卷真珠上玉钩,
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
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
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楚暮,
接天流。
李璟·唐
一钩初月临妆镜,
蝉鬓凤钗慵不整。
重帘静,
层楼迥,
惆怅落花风不定。
柳堤芳草径,
梦断辘轳金井。
昨夜更阑酒醒,
春愁过却病。
李璟·唐
玉砌花光锦绣明,
朱扉长日镇长扃。
夜寒不去寝难成,
炉香烟冷自亭亭。
残月秣陵砧,
不传消息但传情。
黄金窗下忽然惊,
征人归日二毛生。
朱庆馀·唐
万里去长征,
连年惯野营。
入群来择马,
抛伴去擒生。
箭撚雕翎阔,
弓盘鹊角轻。
问看行近远,
西过受降城。
李璟·唐
灵槎思浩荡,
老鹤倚崆峒。
苍苔迷古道,
红叶乱朝霞。
栖凤枝梢犹软弱,
化龙形状已依稀。
李璟·唐
蓼花蘸水火不灭,
水鸟惊鱼银梭投。
满目荷花千万顷,
红碧相杂敷清流。
孙武已斩吴宫女,
琉璃池上佳人头。
朱庆馀·唐
寂寂花时闭院门,
美人相并立琼轩。
含情欲说宫中事,
鹦鹉前头不敢言。
朱庆馀·唐
野色晴宜上阁看,
树阴遥映御沟寒。
豪家旧宅无人住,
空见朱门锁牡丹。
朱庆馀·唐
世事浇浮后,
艰难向此生。
人心不自足,
公道为谁平。
德丧淳风尽,
年荒蔓草盈。
堪悲山下路,
非只客中行。
朱庆馀·唐
深嶂多幽景,
闲居野兴清。
满庭秋雨过,
连夜绿苔生。
石面横琴坐,
松阴采药行。
超然尘事外,
不似绊浮名。
朱庆馀·唐
闲园清气满,
新兴日堪追。
隔水蝉鸣后,
当檐雁过时。
雨余槐穟重,
霜近药苗衰。
不以朝簪贵,
多将野客期。
谁言高静意,
不异在衡茅。
竹冷人离洞,
天晴鹤出巢。
深篱藏白菌,
荒蔓露青匏。
几见中宵月,
清光坠树梢。
逍遥人事外,
杖屦入杉萝。
草色寒犹在,
虫声晚渐多。
静逢山鸟下,
幽称野僧过。
几许新开菊,
闲从落叶和。
留情清景宴,
朝罢有馀闲。
蝶散红兰外,
萤飞白露间。
墙高微见寺,
林静远分山。
吟足期相访,
残阳自掩关。
深斋尝独处,
讵肯厌秋声。
翠筱寒愈静,
孤花晚更明。
每因逢石坐,
多见抱书行。
入夜听疏杵,
遥知耿此情。
苍翠经宵在,
园庐景自深。
风凄欲去燕,
月思向来砧。
碧石当莎径,
寒烟冒竹林。
杯瓢闲寄咏,
清绝是知音。
门巷唯苔藓,
谁言不称贫。
台闲人下晚,
果熟鸟来频。
石脉潜通井,
松枝静离尘。
残蔬得晴后,
又见一番新。
朱庆馀·唐
客行皆有为,
师去是闲游。
野望携金策,
禅栖寄石楼。
山深松翠冷,
潭静菊花秋。
几处题青壁,
袈裟溅瀑流。
朱庆馀·唐
自古分功定,
唯应缺又盈。
一宵当皎洁,
四海尽澄清。
静觉风微起,
寒过雪乍倾。
孤高稀此遇,
吟赏倍牵情。
朱庆馀·唐
诗人甘寂寞,
居处遍苍苔。
后夜蟾光满,
邻家树影来。
岂知莲帐好,
自爱草堂开。
愿答相思意,
援毫愧不才。
朱庆馀·唐
自识来清瘦,
寻常语论真。
药成休伏火,
符验不传人。
独有年过鹤,
曾无病到身。
潜教问弟子,
居处与谁邻。
朱庆馀·唐
独住神仙境,
门当瀑布开。
地多临水石,
行不惹尘埃。
风起松花散,
琴鸣鹤翅回。
还归九天上,
时有故人来。
朱庆馀·唐
山色满公署,
到来诗景饶。
解衣临曲榭,
隔竹见红蕉。
清漏焚香夕,
轻岚视事朝。
静中看锁印,
高处见迎潮。
曳履庭芜近,
当身树叶飘。
傍城馀菊在,
步入一仙瓢。
朱庆馀·唐
麦风吹雨正徘徊,
忽报书从郡阁来。
道薄谬应宗伯选,
诗成徒费谢公才。
九霄示路空知感,
十上惊魂尚未回。
胜寄幸容溪馆宿,
龙钟惭见妓筵开。
倘期霁后陪新兴,
一滴还须当一杯。
朱庆馀·唐
从得高科名转盛,
亦言归去满城知。
发时谁不开筵送,
到处人争与马骑。
剑路红蕉明栈阁,
巴村绿树荫神祠。
乡中后辈游门馆,
半是来求近日诗。
朱庆馀·唐
古巷戟门谁旧宅,
早曾闻说属官家。
更无新燕来巢屋,
唯有闲人去看花。
空厩欲摧尘满枥,
小池初涸草侵沙。
荣华事歇皆如此,
立马踟蹰到日斜。
朱庆馀·唐
天然根性异,
万物尽难陪。
自古承春早,
严冬斗雪开。
艳寒宜雨露,
香冷隔尘埃。
堪把依松竹,
良涂一处栽。
朱庆馀·唐
秦帝防胡虏,
关心倍可嗟。
一人如有德,
四海尽为家。
往事乾坤在,
荒基草木遮。
至今徒者骨,
犹自哭风沙。
朱庆馀·唐
白头为郡清秋别,
山水南行岂觉赊。
楚老只应思入境,
吴儿从此去移家。
馆依高岭分樟叶,
路出重江见苇花。
务退唯当吟咏苦,
留心曾不在生涯。
朱庆馀·唐
选居幽近御街东,
易得诗人聚会同。
白练鸟飞深竹里,
朱弦琴在乱书中。
亭开山色当高枕,
楼静箫声落远风。
何事宦涂犹寂寞,
都缘清苦道难通。
朱庆馀·唐
世上名利牵,
途中意惨然。
到家能几日,
为客便经年。
迹似萍随水,
情同鹤在田。
何当功业遂,
归路下遥天。
朱庆馀·唐
科名继世古来稀,
高步何年下紫微。
帝命几曾移重镇,
时清犹望领春闱。
登朝旧友常思见,
开幕贤人并望归。
今日得游风化地,
却回沧海有光辉。
朱庆馀·唐
夏满律当清,
无中景自生。
移松不避远,
取石亦亲行。
经案离时少,
绳床著处平。
若将林下比,
应只欠泉声。
朱庆馀·唐
亭与溪相近,
无时不有风。
涧松生便黑,
野藓看多红。
雨足秋声后,
山沈夜色中。
主人能守静,
略与客心同。
朱庆馀·唐
青冥路口绝人行,
独与僧期上赤城。
树列烟岚春更好,
溪藏冰雪夜偏明。
空山雉雊禾苗短,
野馆风来竹气清。
若过石桥看瀑布,
不妨高处便题名。
朱庆馀·唐
远忆拜亲留不住,
出门行计与谁同。
程涂半是依船上,
请谒多愁值雨中。
堰水静连堤树绿,
村桥时映野花红。
回期须及来春事,
莫便江边逐钓翁。
朱庆馀·唐
坐将文教镇藩维,
花满东南圣主知。
公务肯容私暂入,
丰年长与德相随。
无贤不是朱门客,
有子皆如玉树枝。
自爱此身居乐土,
咏歌林下日忘疲。
朱庆馀·唐
南湖春色通平远,
贪记诗情忘酒杯。
帆自巴陵山下过,
雨从神女峡边来。
青蒲映水疏还密,
白鸟翻空去复回。
尽日与君同看望,
了然胜见画屏开。
朱庆馀·唐
窗下闻鸡后,
苍茫映远林。
才分天地色,
便禁虎狼心。
是处程涂远,
何山洞府深。
此时堪伫望,
万象豁尘襟。
朱庆馀·唐
钓艇同琴酒,
良宵背水滨。
风波不起处,
星月尽随身。
浦迥湘烟卷,
林香岳气春。
谁知此中兴,
宁羡五湖人。
朱庆馀·唐
帆挂狂风起,
茫茫既往时。
波涛如未息,
舟楫亦堪疑。
旅雁投孤岛,
长天下四维。
前程有平处,
谁敢与心期。
朱庆馀·唐
木落霜飞天地清,
空江百里见潮生。
鲜飙出海鱼龙气,
晴雪喷山雷鼓声。
云日半阴川渐满,
客帆皆过浪难平。
高楼晓望无穷意,
丹叶黄花绕郡城。
朱庆馀·唐
樽前荆楚客,
云外思萦回。
秦野春已尽,
商山花正开。
鸥惊帆乍起,
虹见雨初来。
自有归期在,
蝉声处处催。
朱庆馀·唐
林居向晚饶清景,
惜去非关恋酒杯。
石净每因杉露滴,
地幽渐觉水禽来。
药蔬秋后供僧尽,
竹杖吟中望月回。
红叶闲飘篱落迥,
行人远见草堂开。
朱庆馀·唐
但望青山去,
何山不是缘。
寺幽堪讲律,
月冷称当禅。
水落无风夜,
猿吟欲雨天。
寻师若有路,
终作缓归年。
朱庆馀·唐
结茅当此地,
下马见高情。
菰叶寒塘晚,
杉阴白石明。
向炉新茗色,
隔雪远钟声。
闲得相逢少,
吟多寐不成。
朱庆馀·唐
独去何人见,
林塘共寂寥。
生缘闻磬早,
觉路出尘遥。
江雪沾新草,
秦园发故条。
心知禅定处,
石室对芭蕉。
朱庆馀·唐
四面垂条密,
浮阴入夏清。
绿攒伤手刺,
红堕断肠英。
粉著蜂须腻,
光凝蝶翅明。
雨中看亦好,
况复值初晴。
朱庆馀·唐
清重可过知内制,
从前礼绝外庭人。
看花在处多随驾,
召宴无时不及旬。
马自赐来骑觉稳,
诗缘得后意长新。
应怜独在文场久,
十有馀年浪过春。
朱庆馀·唐
玉关西路出临洮,
风卷边沙入马毛。
寺寺院中无竹树,
家家壁上有弓刀。
惟怜战士垂金甲,
不尚游人著白袍。
日暮独吟秋色里,
平原一望戍楼高。
朱庆馀·唐
高人心易足,
三表乞身闲。
与世长疏索,
唯僧得往还。
直声留阙下,
生事在林间。
时复逢清景,
乘车看远山。
朱庆馀·唐
萍岸新淘见碧霄,
中流相去忽成遥。
空馀孤屿来诗景,
无复横槎碍柳条。
红旆路幽山翠湿,
锦帆风起浪花飘。
共知浸润同雷泽,
何虑川源有旱苗。